安東尼.高第(Antoni Gaudí i Cornet)於1852年6月25日來到地球的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省。
我這段話絕對是認真的。
我前兩篇說過,對於畢卡索與高第,我在行程前是完全沒有研究的,我完全沒有預料我會面對這麼大的衝擊,如果高第是死在這年代,我想科學家一定很有興趣把他的腦袋剖開來研究研究。
接下來的內容取自於維基百科,初步的讓看倌們了解高第與聖家堂的背景。
高第出生於加泰羅尼亞雷烏斯,世代是做鍋爐的鐵匠,所以他天生具有良好的空間解構能力與雕塑感覺;又因小時患有風濕病而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高第便把興趣放到觀察大自然上,為他日後成為師法自然的建築師奠定基礎。高第從觀察中發現自然界並不存在純粹的直線,他曾說過:「直線屬於人類,曲線屬於上帝。」所以終其一生,高第都極力地在自己的設計當中追求自然,在他的作品當中幾乎找不到直線,大多採用充滿生命力的曲線與有機型態的物件來構成一棟建築。
高第是五兄弟中最小的一個,因受到父親的鼓勵而到巴塞隆納讀建築系。1878年,瓷磚商馬紐·維森斯(Manuel Vicens)委託高第設計一棟避暑別莊,叫做維森斯之家(Casa Vicens),高第從此展開設計生涯。然而維森斯之家並不是高第最經典的作品,高第在接下來的幾個作品當中,才漸漸樹立起自己獨一無二的建築風格。1878年高第也認識了他最重要的贊助者,顯赫的歐塞比·奎爾先生(Eusebio Güell),奎爾先生驚於高第的天才,從此委託高第設計墓室、殿堂、宅邸、亭台等,使高第能充分自由地表現自我,發揮才華。高第的許多作品除了表現極強烈的個人風格之外,也對往後的現代設計乃至於後現代建築設計提供了許多養分。
高第終生未婚,除了工作,沒有任何別的愛好和需求,聖家堂是他最偉大的作品,他把一生中的43年都貢獻在那裡,1925年父親與姪女相繼過世後,高第還乾脆搬到教堂的工地去住,全心全意研究教堂的結構設計,1926年6月7日的下午,高第完成當天的工作從聖家堂到市中心的教堂做禮拜,被一輛電車撞倒。當時他衣衫破舊,路人以為是流浪漢,把他送到聖十字醫院,並在三天後去世。同年6月12日,高第的葬禮隆重舉行,前來送葬的隊伍從聖十字醫院一直緩緩地延伸到了聖家堂。高第被安葬於聖家堂的地下墓室,這座大教堂迄今尚未完工。
他的作品包括:
- 維森斯之家(CASA VICENS)(1883-1888),被列入世界遺產中
- 聖家堂(TEMPLE EXPIATORI DE LA SAGRADA FAMILIA)(1882-),被列入世界遺產中
- 奎爾房地的小舍 PAVELLONS DE LA FINCA GÜELL(1884-1887)
- 奎爾宮(PALAU GÜELL)(1886 - 1889),被列入世界遺產中
- 聖德肋撒學院 COL.LEGI DE LES TERESIANES(1888-1889)
- 卡爾倍特公寓 CASA CALVET(1898-1899)
- 貝列斯夸爾德塔 TORRE DE BELLESGUARD(1900 - 1909)
- 奎爾公園(PARK GÜELL)(1900-1914),被列入世界遺產中
- 米拉萊斯房地的大門(PORTA DE LA FINCA MIRALLES)(1902)
- 巴特尤之家(CASA BATLLÓ)(1904-1906),被列入世界遺產中
- 米拉之家(CASA MILÀ,LA PEDRERA)(1906-1912),被列入世界遺產中
- 奎爾居住區教堂(ESGLÉSIA DE LA COLONIA GÜELL)(1908 - 1917),其教堂地下室被列入世界遺產中
- 聖家學校 ESCOLES DE LA SAGRADA FAMILIA(1909)
共有7處安東尼·高第的建築作品被列入世界遺產。
他的一個建築草稿成為了重建紐約世界貿易中心的概念。
聖家堂的全名是聖家宗座聖殿暨贖罪殿(加泰羅尼亞語:Basílica Expiatòria de la Sagrada Família;西班牙語:Basílica y Templo Expiatorio de la Sagrada Familia),一般簡稱為神聖家族教堂或簡稱聖家堂(Sagrada Família),是西班牙巴塞隆納一座天主教教堂,是目前唯一一個還未完工就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建築物。
聖家堂的建築風格屬於巴塞隆納當地的「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Catalan Modernisme;屬於新藝術運動,與20世紀初的現代主義並不相同),1882年動工時,由Josep Maria Bocabella領導的Asociacion Josefina y del Templo宗教團體出資,由建築師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r開始興建。一年後,建築師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r因設計的教堂成本太高,和宗教團體意見不合,辭職而去,才由年僅31歲的安東尼·高第接手。
高第接手後,地下聖壇已在建造中,無法修改設計圖,所以他按照第一任建築師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r的設計圖建完地下聖壇,然後把整個教堂重新設計,把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r原先設計的新哥德式教堂改為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建築。
高第一生中43年的心血都花在這個教堂的設計上,直到1926年他遇車禍死亡為止,一直不斷的研究教堂的結構設計,去世時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資料、設計稿和模型,但是在西班牙內戰時被無政府主義者燒毀,而工程也停頓到1954年才再次動工。過程中,有人疑問為何此教堂的建造如此漫長且久未完工,高第說:「我的客戶並不急」。他所說的客戶,其實指的是「天主」。
這個教堂有東、西、南三個立面:「誕生立面」(Nativity façade,位於東側)、「受難立面」(Passion façade,位於西側)和「榮耀立面」(Glory façade,位於南側,尚未完工)。每個立面各建有四座鐘塔,共計十二座,分別代表耶穌的十二宗徒。除此之外,建築的中央另有六座高塔,其中四座代表聖經四福音書的作者——馬太(瑪竇)、馬可(馬爾谷)、路加以及約翰(若望),一座代表聖母瑪利亞,一座代表耶穌基督。所以整個聖家堂的設計當中總共將建造十八座高塔。代表十二宗徒的十二座高塔的高度介於98.4公尺到117公尺,代表福音書作者的四座高塔為120公尺,代表聖母瑪利亞的高塔為120公尺,代表耶穌基督的高塔則為170公尺。
大部分的設計都未在高第生前真正建成。聖壇地下室建於1889 - 1892年,「誕生立面」建於1892 - 1930年,高第去世於1926年,「受難立面」建於1954 - 1977年,偏殿和中殿建於1978 - 2000年,「榮耀立面」還在建造當中,教堂中間的六座高塔還沒開始建造。
現在已建好的部份,可以參觀的是「誕生立面」和「受難立面」。
從高第以後,現在的建築師Jordi Bonet已是第四代了,目前,三個立面已建好「誕生立面」和「受難立面」,十八座高塔已建好「誕生立面」的四座鐘塔和「受難立面」的四座鐘塔,還差十座高塔,整個建築完成了將近50%,預計要在2026年完工。
聖家堂是天主教團體的私人財產,起初是以一千歐元買下現址,當時僅是城區外郊的一片空地。一開始即是以募資的方式建造,因此建築的速度取決於對信眾的募款是否順利。
在高第接手聖家堂時,聖壇地下室已經幾近完工,在完成了第一個立面時,高第為了能順利募款(教堂一蓋通常都是超過一百年的事,也就是你現在捐錢,但是你看不到成果),於是印製了一本小冊子,告訴信眾這教堂蓋好了就是這麼壯觀啊!
我想這本冊子應該也是讓高第的工作室被燒燬後,接手的建築師還能精確地傳達高第的想法的主因?官方導遊沒有提到這點,但是西班牙內戰是1936-1939年,也就是工作室燒燬時離高第去世已經最少十年,據知搶救出來的手稿、模型也很有限,而且教堂這麼大,高第的手稿也細微到常常是一張圖只有一個雕像,以這樣的完成度確實驚人。
現在聖家堂靠著豐富的門票收入得以繼續營建,據導遊所說是日日趕工,希望能在2026年完工,因為那年是高第去世一百週年的日子。也就是十一年後,我要再去巴塞隆納一次嗎?
聖家堂的美不是照片可以表現出來的,尤其在匆忙的腳步下。下一次去,我要好好的拍個夠。
這是聖家堂的模型,每一個立面都是不同的表現方式,細節之講究。
「誕生立面」以基督的誕生為題,牆上的雕塑展現了由童貞瑪利亞懷胎到基督長成的故事,因是歡迎慶祝基督誕生,以歡喜愉悅的雕塑為主。
高第年幼時喜歡觀察自然的事物,於是他的建築結構與細節表現往往帶著樹葉、森林、蟲、蛇、魚骨等等的概念。
教堂樑柱以傾斜的方式支撐竹教堂的屋頂,樹幹(樑柱)與分支出去的樹枝是大理石材質,柱底是八個面,第二層變成16個面(真是搞死工人了),而白色的鋸齒狀代表樹葉、也有反射光的效果。每一個鑲嵌的圖案都很美,也都內涵有高第對於天主的虔誠意義。
這樣看是不是很像毛毛蟲?
每一個細節都很美,而彩繪玻璃的供應商這一百多年都是同一家,義大利商,我想他們也與有榮焉吧。
就說每天看教堂都不會膩啊!
每天看聖家堂我都可以。
同一個定點能拍出不一樣的美。
在像傘一般的保護下的是耶穌基督十字受難雕像。
教堂的兩側牆面一面是用紅橙黃的暖色彩繪玻璃,因為冬天的日照會從這一面照入,這樣的色調讓人覺得溫暖。
夏季的日照是從這一面進來,所以用藍綠色調使空間顯得涼爽。
我說...是有沒有需要考慮的這麼細?
一般建築師不是都講究平衡?對稱?但高第偏偏不這樣想,他的設計表現往往是不對稱的,卻有他深奧的道理在。
「受難立面」以基督的死亡為題,高第為了表現受難的痛苦,設計了有稜有角的現代線條,雕刻家蘇比拉克斯(Josep Maria Subirachs i Sitjar)按照高第留下的圖稿刻出了由最後的晚餐到基督被釘十架,到基督升天的故事。
受難立面完工於高地逝世之後,雕刻家為了紀念高第,特以一幅高第在一個工地破土或剪綵儀式上被拍下的側臉照,巧妙地融合在這個立面的雕刻中。
找到了嗎?是耶穌基督下一層的左一。
接著我們來到地下室的文物保存區。
你看這個是什麼啦?!也太細節了吧!
這些都是高第的親筆手稿,都是一小部分一小部分的,後世接手的建築師與雕刻家如果沒有足夠佐證的資料,怎麼知道要把它放哪裡??
這是受難立面的完整手稿。也確實忠實的被呈現在世人眼前。
這個是教堂內開的天窗設計。
用雙漏斗的設計將光源引入。
教堂內的人工光源真的很少,而高第設計的天窗引入的適宜光源,讓人感覺處在空間中的平靜與祥和。
在高第的年代鋼筋水泥就已經存在,但是高第捨棄這些快速許多的工法,堅持使用大理石、陶瓷、馬賽克瓷磚與彩繪玻璃。
高第認為鋼筋水泥會有熱脹冷縮的問題,容易破壞教堂結構,傳統的建材與工法才能傳承千年。
這張圖就是天窗的材質,用得是陶瓷與馬賽克瓷磚,使得引入光源的折射效果更好。
這個奇怪的照片是什麼?
是聖家堂結構的原型,很驚人吧!怎麼看都不像是不是?!
有沒有覺得怎麼看都不像建築結構?
因為這張圖其實是要倒過來看的。
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唯一的台灣籍官方導遊正在用資料跟我們解釋。
當時高第為了想要知道他設計的樑柱能不能承受整個建築的重量,於是設計了這個沙包模型。
132年前的人都是這樣做的嗎?不是,只有他!所以我說他不是外星來的是什麼?
在有電腦之後,數學家把這些數據輸入電腦,得到一個完美的答案--這是一個絕對安全的偉大建築。
參觀完聖家堂往餐廳出發。
這張圖只是要表示...我今天穿的鞋讓我的腳有點痛...XD
還好我是先知,事先準備了一雙夾腳拖在車上以備不時之需。XDDDD
今天午餐的用餐地點。
今天的午餐說真的不錯,這鴨腿燉的軟嫩又入味。
明天就要離開西班牙了,喝吧!西班牙的啤酒說真的不錯喝喔!
吃完午餐往高第另一個創作出發。看完了聖家堂這個鉅作,其他的只能稱為創作了,但是還是處處見巧思。
米拉之家是高第設計的最後一個私人住宅,是米拉先生的府第,所以被稱為 Casa Milà,即是「米拉之家」的意思。它佔地1,323平方公尺,有33個陽台,150扇窗戶,3個採光中庭(2個大中庭,1個小天井);6層住宅,1層頂樓(閣樓),1個地下停車場;共有3個立面;兩個正門入口,一個在格拉西亞大道(Passeig de Gracia)上,一個在普羅班薩街 (Provença)上。
米拉之家波浪形的外觀,是由白色的石材砌出的外牆,扭曲迴繞的鐵條和鐵板構成的陽臺欄杆,和寬大的窗戶組成的,可讓人發揮想像力,有人覺得像非洲原住民在陡峭的懸崖所建造類似洞穴的住所,有人覺得像海浪,有人覺得像退潮後的沙灘,有人覺得像蜂窩的組織,有人覺得像熔岩構成的波浪,有人覺得像蛇窟,有人覺得像沙丘,有人覺得像寄生蟲巢穴等等。米拉之家的內部,每一戶都能雙面採光,光線由採光中庭和外面街道進來,房間的形狀也幾乎全是圓型設計,天花板、窗戶、走廊、很少有正方的矩形。
米拉之家有一些宗教色彩,在它的外牆高處可以看到一個M字,代表聖母瑪利亞Maria;可以看到一朵玫瑰浮雕,代表玫瑰聖母 (Virgen del Rosario / Our Lady of the Rosary),也代表米拉夫人的名子Roser;可以看到一行浮雕的字「Ave - Gratia - M - Plena - Dominus - Tecum」,代表「上帝拯救你,瑪利亞,你充滿恩典,上帝與你同在」。
米拉之家設計的特點是『它本身建築物的重量完全由柱子來承受,不論是內牆外牆都沒有承受建築本身的重量,建築物本身沒有主牆』,所以內部可以隨意隔間改建,建築物不會塌下來,而且,可以設計出更寬大的窗戶,保證每個房間的採光。當時米拉夫婦出錢建這房子,一樓是出租的店舖,二樓叫「主樓」(Piso Principal),屋頂挑高,在米拉夫婦在世時就住這一層樓,,一樓和二樓之間有一層「間層」(entresuelo),二樓之上有四層樓:三、四、五、六樓,是出租的公寓,因為高迪設計的力學結構很特別,建築物的重量完全由柱子來承受,所以出租的每一層樓的隔間布局都不一樣,三樓隔出三戶住家,四樓隔出四戶住家,五樓隔出四戶住家,六樓隔出三戶住家,每戶住家佔地也不一樣,最大600平方公尺,最小290平方公尺。頂樓是用來調節溫度,曬衣服用的。屋頂陽台則類似高迪的另一個作品桂爾公園(PARC GÜELL)中似蛇般的長椅,有30個奇特的煙囪,2個通風口,與6個樓梯口,塔狀的樓梯口形狀最大,螺旋梯裡面暗藏水塔。
大多數參觀過這棟建築的人可能會認為米拉之家是壯麗且氣勢凌人的,也有人對波浪狀的外牆覺得太古怪,但無論如何,米拉之家現在是巴塞隆納的地標之一。
導遊說如果你跟計程車司機說你要去Casa Milà,他可能會聽不懂,但是如果你說你要去採石場( La Pedrera ),他就知道了。這也為米拉之家的怪誕外觀做了最佳的詮釋。
比起奎爾宮或是巴特尤之家,或許它真的長得沒那麼討喜,但是高地的獨特性就在這裡,然後,每一個建築創作你都可以看見他對他的星球的想念(喂~不是這樣吧XDDD
這是中庭天井。高第的設計考慮到採光與視覺效果,所以最高樓層的窗戶最小,越往下窗戶越大。
銅雕大門,很有未來元素吧?
七彩的天花到牆壁很有奇幻洞穴的感覺。
這張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窗戶的大小不同。
米拉夫婦去世後,這棟建築因為當時的後代子孫覺得太醜,也因為高額的遺產稅,所以沒人願意繼承,最後被賣給一家房地產公司,除原有的出租公寓部分外,房地產公司把米拉之家內原米拉夫婦自住的樓層也改成出租公寓,後來,1986 年,米拉之家被Caixa de Catalunya銀行買下來,耗巨資整修,清洗因空氣污染而變黑的門面,現在的一樓是銀行的基金會舉辦免費展覽的場地,提供欣賞內部設計的機會,米拉之家最高的三層樓: 「六樓、頂樓和屋頂陽台」對外開放,可付費參觀。
這個帥哥是管控電梯流量的工作人員。
你說,誰會把屋頂弄成這樣?
誰會把煙囪設計得像外星人?!
開小窗的這邊就是頂樓,現在是一個小型的高第博物館。
在博物館裡可以看到巴特尤之家與米拉之家的外觀模型與剖面結構模型,還有高第構思發想的那些自然界朋友的標本,還有高第設計的門鎖、傢俱,對!高地除了會蓋房子也是室內設計師,同時也會設計符合人體工學的奇異門鎖跟傢俱。
到了這裡,別忘了摸摸可以碰的東西,感受一下高第、感受一下世界文化遺產。
我沒有拍到他的傢俱或門鎖設計,但這些應該都google得到。
六樓也沒拍了,因為它不是高第的原創,只是擺飾成一百年前的華麗廳堂與房室。
參觀完米拉之家之後我們爭取到三個小時的購物時間,各大精品就在米拉之家兩邊。
購物的注意事項我會另外再開一篇來寫(越開越多篇了,好累!XDDDD)
晚餐是觀賞佛朗明哥舞邊享用Tapas,佛朗明哥舞還不錯,但是我個人認為是不看也不會有遺憾那種,就像東歐的黑光劇很多人會看到睡著一樣。
至於這裡的Tapas...真的這麼想看佛朗明歌舞的話,請記得跟旅行社爭取,只看劇不用餐。我後悔在等集合的時候只在路邊咖啡廳點了一杯啤酒,沒有點個餐。
但我還是要強調,這不是旅行社的問題,我看很多台、歐美、中、港團都是安排到這間看劇,這間真的在當地很知名,然後大家用的餐都一樣...只能說這間餐廳是拿冷凍跟微波食品來打發大家的,而且真的沒吃飽。
最後,不知道安東尼.高第先生回到他的母星之後想念西班牙嗎?
然後,我堅決相信你當年自撞輕軌一定把那個司機嚇壞了!因為他撞死了的可是高第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